無論是網站、手機站、APP、小程序開發等應用都有用戶反饋功能,看似不太起眼的功能,但從中可以看出產品團隊對信息等級的架構能力,設計團隊對細節的掌控能力,以及開發、運營團隊與前兩者的協作程度。在絕大部分的應用中,都會包含「用戶反饋」功能,如果借用傳統PC軟件的說法,就叫做幫助與支持中心。具體到不同的應用里面,會把它叫做不同的名字,如:反饋、意見反饋、幫助、幫助與反饋、支持與幫助……總而言之,它們表達的都是一個道理: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遇到了bug,需要解決這個bug,用戶反饋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bug而生。用戶反饋的具體功能包括常見問題列表和意見反饋等。就讓斑驢互聯小編告訴您幾個設計反饋功能的重點。
一、產品定位
如果把「用戶反饋」這一功能/模塊當作一個小的產品來設計,那首先應該對產品進行定位。從用戶角度進行思考,抓住最核心的兩個因素:使用頻率和重要程度。毫無疑問,這是一個頻率低、重要性高的產品模塊。
二、用戶路徑設計(信息等級架構)
用戶路徑,通常來講就是用戶通過某幾步特定的操作能夠到達某個特定的位置(信息、功能),從而完成用戶的特定需求。著名的三次點擊原則就是指的用戶路徑。比如要瀏覽騰訊網的最新封面人物XXX的專題頁面,則需要通過依次打開騰訊網-點擊明星-點擊封面人物-點擊XXX,共4步操作。如果僅從用戶路徑上進行考慮,我們可以通過減少用戶需要點擊的次數。比如將這一鏈接放到騰訊網首頁的明星版塊中,1次點擊就能直接打開,從而提高XXX專題頁面的打開次數。
三、從用戶體驗角度看(交互方式)
從用戶反饋的交互方式來看,基本上包括這三種:發送消息、填寫表單和發送郵件。
第1種,發送消息:比如上面提到的家庭用藥,就采用聊天窗口的形式,像聊天一樣進行反饋,產品團隊的回復(如果有的話)也會以同樣的形式呈現給你。但是只能發送文字,不能發送圖片/語音,更別提發紅包了:)這種交互方式的好處在于:借鑒用戶已經普遍接受、相當熟悉的聊天方式,不僅感到非常親切自然,而且表達地更加真實。
但是就像即時聊天帶來的弊端一樣,用戶的表達方式可能會非?,嵥椋疽痪湓捘軌虮磉_清楚的,往往會分好幾句、好幾次分別發送出去,加重團隊的負擔(比如10086人工陪聊服務)。另外,由于用戶對即時回復的心理預期,如果產品的相關團隊回復太慢,可能會導致用戶心里產生落差和不滿。
第2種,填寫表單:本質上講和第1種發送消息其實是一樣的。這是過去大部分app所采用的交互方式,通過需要填寫郵箱、聯系方式、具體情況等信息;現在基本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變體。比如左圖的QQ閱讀,采用了最基本的表單形式(表單本身的設計也有問題,如QQ/手機未提示是否必填);而右圖的騰訊地圖使用了文本輸入框和上傳圖片兩個控件,并且可以添加當前地理位置,使得用戶的反饋更加完善有效,有利于排查和解決問題。在細節設計上,文本輸入框右下角有可輸入字數提示,頁面底部有地圖使用幫助的鏈接,為那些懶得反饋又想解決問題的用戶提供了幫助通道。
第3種,發送郵件:發送郵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交互方式。原因在于郵件的較正式性(儀式感)、非即時性和技術易行性。
人們在寫郵件時往往會保持較嚴謹的態度,有比較理性成熟的思考。因此采用郵件形式,會讓用戶潛意識中認為反饋是一個嚴肅的行為,因此在寫郵件前會盡可能自己嘗試解決問題。這有助于減少用戶反饋的數量,提高用戶反饋的質量。盡管如此,從細節之處還是能夠比較出不同產品對于這項功能設計的高下,比如郵件的主題、正文、附件等,甚至是否自動彈出鍵盤這一細節。比如下面三款 app:多看閱讀、錘子便簽和剛剛推出的網易郵箱大師 Pro。郵箱大師會自動彈出鍵盤,這里的截圖是為了展示其附件中的日志文件。而多看閱讀的郵件主題最為用心,標明了 app 的版本號、手機型號和系統版本,有利于產品團隊相關成員對郵件的初步分類。在點擊“取消”時,并非所有的 app 都會彈出“是否保存”的選擇窗口(網易郵件大師就直接返回了)。這里也體現了產品設計對用戶反饋的重視,避免誤觸。
四、從開發流程角度看
產品的任何一個功能模塊的設計開發,都不可能是孤立的,各個功能模塊之間也會互相產生影響。任何一環的缺失,首先會對該環節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,進而對整個產品的體驗產生影響,最終讓用戶發出“不好用”的感慨,并可能產生用腳投票的結果。以騰訊地圖舉例,在未登錄帳號的情況下,點擊意見反饋欄,則會彈出要求登錄的提示框,點擊取消則不能進入。盡管登錄帳號或許能夠提供更加詳細的反饋信息,并且能夠得到更加及時的回復,但這顯示對用戶使用該功能的體驗造成一定的影響,如何讓用戶登錄應該在登錄模塊進行優化。登錄對于一款工具類的 app 來說,如果社交功能不是必須的,那用戶不一定會選擇登錄帳號。如果登錄模塊還有復雜的流程,對于本身就有問題并且需要反饋的 app 來說,用戶很可能會選擇用腳投票。
五、從反饋功能細分選項來看
如果重新思考反饋的本質,就會發現這樣的邏輯:反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。那么這個問題到底是產品本身的技術性 bug(只能由產品的開發團隊解決)?還是系統(升級)帶來的不兼容 bug(開發團隊一般會根據官方指南較好地解決兼容性問題)?還是由于用戶自身的問題所導致的 bug?最后一種 bug 分為兩類:一是手機本身的硬件有問題或者不支持,二是用戶對產品不熟悉/個人偏好導致的不喜歡。
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結論,前兩種技術性bug,后兩種都是用戶可以自行解決的,而絕大多數 bug 都是后兩種。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常見問題分類/匯總/FAQ 這樣的子選項,而 app 更新后首次啟動時出現的引導頁,也能夠產生類似的效果。無論是微信的“熱門問題”列表,還是騰訊地圖反饋界面的最下方一行“查看地圖使用幫助”,或許就有出于這方面的考量??此普沓R妴栴}需要花費一番時間,實際上會為產品后期的運營、維護等工作節省大量的時間.
六、總結
通過以上的分析,可以看出:用戶反饋看似是整個產品中不太起眼的一項功能,但窺一斑而知全豹,從中可以看出產品團隊對信息等級的架構能力,設計團隊對細節的掌控能力,以及開發團隊、運營團隊與前兩者的協作程度。只有產品的相關利益方共同努力協作,才能把每一項功能做到盡可能完善,給用戶帶來一致的體驗。
標簽: 南昌網站建設公司/南昌做網站的公司/南昌微信小程序/南昌APP開發/—斑驢互聯